中国体育场馆运营市场发展分析报告西方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够率先发展体育产业,是因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满足了上述两个基本条件。1970年美国人均GDP达到4814美元,德国2775美元,法国3045美元,并且这些国家以美国为先相继实现周40H工作制。一方面,人们有足够的余暇时间和支付能力进行体育健身休闲消费;另一方面,西方国家的社会竞争更加激烈,人们的工作压力更大,更需要通过体育健身休闲活动来放松身心,释放压力,强身健体。
体育场馆作为体育赛事与其他活动的基础载体,在体育产业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保障体育赛事顺利开展的重要一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奥运会、亚运会、大运会等各级大型综合性国际体育赛事的成功申办和举办完美体育官方网站,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建设进入快速増长时期,为我国主办国际国内重大体育赛事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成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公共体育服务需求的重要物质保障。
根据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显示:我国共有体育场地169.46万个,场地面积19.92亿平方米。其中,室内体育场地16.91万个,场地面积0.62亿平方米;室外体育场地152.55万个,场地面积19.30亿平方米。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12.45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46平方米。
对比2003年时全国体育场馆85.01万个,目前国内场馆数量增长了近一倍,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也增加了近50%,每万人拥有的体育场馆数从6.58个增长至12.45个,增长幅度达89.21%。
根据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数据显示:20-69岁城乡居民有50.5%的人参加过体育健身活动,且年人均消费水平从2013年的593元上升至645元。
其中,人均体育场馆的消费费用为612元,鞋帽运动服饰类的费用为556元,体育器械消费为410元。人们对于体育场馆的需求快速增加,承担的相应费用也高于服饰和器械。同时,根据大众欣赏体育赛事种类占比数据显示,篮球(34.9%)居首位,足球(10.4%)居次席,这类大型户外活动更需要体育场馆的支持。
体育健身行业作为产业发展,取决于两个基本前提:一是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居民可支配收入能够满足体育健身休闲消费的需要;二是国家社会发展水平,人们有足够的余暇时间进行体育健身休闲消费。
目前我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800元,约合4571美元。同时2007年国务院通过《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和《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使得工作人员“每年115天假日N天带薪休假”成为现实。伴随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升,国民生活水平提高明显,工作时间更加稳定,社会竞争愈加激烈,人们通过体育运动来释放压力的诉求更加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