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体育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历史建筑群:中国体育发展对外窗口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为1990年举办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而兴建。主要设计师为马国馨、刘振秀等。是国内第一个设置了车行和步行两套交通系统,实现了人车分流、全场无障碍通行的大型体育公园。
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位于北京市北四环中路南侧,与奥林匹克公园、北京冬奥村隔路相望,占地66公顷,主要设施有体育场、体育馆、英东游泳馆、综合训练馆等,建筑新颖、独特,是集竞赛训练、全民健身、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体育基地、体育公园。
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历史建筑群是现代主义风格的大型综合性体育设施建筑群。它作为中国体育发展的对外窗口,先后承办了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第七届全国运动会和第二十一届世界大会等一系列重大体育赛事和其他重要大型活动,从成立伊始就一步步见证着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建筑群总面积约12万平方米,由体育场、综合体育馆、游泳馆、综合训练馆等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组合,综合体育馆、游泳馆、综合训练馆呈半包围状,围绕着圆形的体育场和邻近的人工湖,人工园林景观与建筑群巧妙结合,形成一个层次起伏、生动活泼的开阔空间。在总体布局和单体处理上,都注意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和建筑艺术的精华。在使用现代技术和新材料的同时,体现出现代与传统的结合。
该建筑群见证了我国首次承办大型国际化体育赛事的历程,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该建筑群内的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16号楼、17号楼建筑的斜拉网壳屋盖结构是我国建筑科学技术进步的时代象征,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该建筑群将现代的建筑材料、建筑技术和建筑造型艺术恰当地融为一体,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并且从经济效益、满足公众活动需求等方面也充分体现了其社会价值。
15号楼位于体育中心西北,1989年建成时场馆总面积约5500平方米,建筑平面为矩形。建筑顶部为大面积的单坡曲面深灰色金属大屋顶,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的元素,屋顶下露明的网架节点,隐喻传统建筑中的斗栱形象。建筑立面喷涂浅黄灰色墙面,墙面顶部、檐下位置设置有一圈高窗。亚运会结束后,2001~2007年对场馆进行了扩建,在现有场馆后侧增建“凹”字形场馆完美体育官方app下载,建筑面积扩至23000平方米,包括击剑比赛和实战专用馆、击剑专项技术和身体素质训练综合馆、击剑馆等四大场馆。
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16号楼是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的手球比赛馆,还可以进行篮球、排球、羽毛球、网球、乒乓球、体操等多项室内比赛。
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16号楼与17号楼外观相似,局部细节有所差异,两栋建筑相邻,对称分布在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北侧主入口的两侧。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16号楼平面为轴对称图形,地上3层,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两端是高耸的混凝土塔筒,中间屋盖采用当时国内首创的斜拉索结构,屋面为大面积的双坡凹曲面银灰色金属大屋顶,中间有类似庑殿屋顶的凸起,使屋顶的整体造型既富有变化又独具特色。建筑下部立面使用浅黄灰色的喷涂墙面和深色门窗框,与蓝灰色反射玻璃形成大面积的虚实对比,两侧山墙则采用圆形窗和人字形檐口窗。
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17号楼又名英东游泳馆,是香港企业家先生捐资兴建的,是当时亚洲最大的游泳馆。
游泳馆建筑平面为轴对称图形,地上3层、地下1层。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与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16号楼相似,两端高耸着混凝土塔筒,中间屋盖采用当时国内首创的斜拉索结构,屋面为大面积的双坡凹曲面银灰色金属大屋顶,屋盖坡面采用球节点人字形钢网架组合。建筑首层为比赛池、跳水池和热身池、准备池,以及运动员、裁判员、工作人员用房。二层设贵宾室、实况转播室和观众休息用房。观众厅平面呈八角形,宽70米、长99米。厅内钢网架结构明露,看台为两侧分布,南台一坡到顶,北台分上台和下台。
体育场位于中心位置,是我国国内第一座高架平台环绕的体育场,占地约4万平方米,高架平台2万平方米,田径场及高架平台为现浇框架结构。竞赛场地为400米标准塑胶跑道,中间设标准草皮足球场。东、西看台各容纳1万人,全部为玻璃钢彩色座椅。西看台设主席台、实况转播室等设施,上方悬挑出宽20米、长100米的钢结构玻璃钢罩棚。看台下两层用房,上层设有贵宾室、敞开式观众休息廊和通道;下层是内部用房和运动员、工作人员的出入口。看台向外是可人车分流通行的立体环形高架平台(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