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体育杨浦百年市政之旅发现杨浦那些有故事的建筑!习总在杨浦考察时强调: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
笔者历时一年多,将杨浦区内所有优秀历史保护建筑游历、记录完毕。尽管只是略览了她们的容颜,还没深入了解她们的前世今生,却已为她深深痴迷。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历史,除了书本,便是文物,建筑亦是。
从杨浦区内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分布情况来看:主要集中在五角场地区,杨树浦路(延伸至军工路)、平凉路和隆昌路两侧范围以及“八埭头”(历史上)区域。而上述地区恰好是杨浦“三个百年”(百年市政、百年大学、百年工业)最集中的地域。由此可见,杨浦的“三个百年”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建筑遗存。
孙中山先生在11年所著之《建国方略》中提出:上海“苟长此不变,则无以适合于将来为世界商港之需用与要求”。斯时旧上海之需变,皆因上海自开埠以来其中心城区为列强之租界,割断了属于旧上海特别市的南市区域与闸北区域,从而难以实施统一规划,交通十分不便,华界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也不利于汇聚。租界的存在乃吾国之耻辱,使身在“国中之国”外的华人只能望着“十里洋场”徒叹感慨。
1927年7月,上海特别市政府成立后,遵循总理遗教,确定在全市区域开始种种建设计划,力图消除华界混乱无章之现状,打破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垄断城市中心的局面,赶超租界,实现民族复兴。
1929年7月,《大上海计划》正式实施,将北邻新商港、南接租界、东近黄浦江,地势平坦的江湾一带约7000亩土地划为市中心区域,于1930年开始了以“中、华、民、国、上、海、市、政、府”为开头的一系列道路建设工程,并以新市政府大厦为中心,建造了运动场(今江湾体育场)、博物馆(今长海医院影像楼)、图书馆(今杨浦图书馆)、市立医院(长海医院老楼)、国立音专(今民京路918号内)、飞机楼(今二军大校史馆)等。这一系列宏伟的建设计划,代表了民族自信,在国力极弱的年代堪称奇迹。
在“大上海计划”中,江湾新市中心的行政区无疑是点睛之笔。其中央为十字形广场,广场四周分布着形态、功能各异的公共建筑群。其中,市政府新厦居于十字形广场的顶部,工务局等市政府所属8个行政机关的办公用房分列左右;中山大礼堂、图书馆、博物馆等其他公共建筑,错落有致地散布在广场内,河、池、桥、拱等点缀其间。
从外观造型看,市政府新厦采用“涂彩飞檐梁柱式”,是一座具有浓郁的中国古典风格的中国宫殿式大厦。其造型运用横竖三段式构图,整体建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部设备在当时可称现代化,有电梯、热气管道及抽水马桶365wm完美体育、消防设备等。总之,市政府新厦尽可能地将民族风格与现代化的结构、外部形式与内部功能、坚固性与实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1933年10月10日,全上海放假一天,举行盛大的市政府新厦落成典礼。10时整,典礼开始,奏乐升旗,礼炮齐鸣。8架飞机助兴从天空中掠过,撒下花花绿绿的彩色传单。时任上海市长吴铁城作了长篇演说,接着在新厦前的广场举行了阅兵式,全场响起一片“上海市万岁”的口号声。下午,分别由沪南和沪北两区的进行精彩的消防表演。据报载,这天至新厦参加典礼的中外来宾有数千人,参观的民众达10万余人,可谓盛极一时。市政府新厦的落成也在当时被誉为“市中心繁荣之先声”。
旧上海市立博物馆,是上海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拨款筹建的博物馆。为筹建此馆,政府发行了350万圆公债。博物馆于1936年建成,1937年元旦对外开放。此建筑目前是长海医院的影像楼,可以从医院入内参观。
博物馆和图书馆大楼在外形上极其相近,犹如一对遥相呼应的姐妹楼,外墙用大石块砌筑,骨架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仿北京鼓楼造型,重檐歇山杏琉璃瓦顶,四周平台用仿石望柱栏杆围护门厅及陈列厅内有朱红色柱子和传统的彩画、梁枋及藻井等。
图书馆作为时代“大上海计划”中的主要建筑之一,由当时著名建筑师董大酉设计,1936年建成开放。钢筋混凝土结构,坐西朝东,主体部分为二层,门楼高四层,占地面积1620平方米,建筑面积3470平方米。设计手法采用现代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混合式样。
该建筑有三大亮点:一是大堂屋顶彩绘,部分彩绘是原件,其他彩绘按原件复制,地板也是80多年前的。二是二楼中厅的一扇门叫“孔雀门”,是1934年的原物,那时候没有焊接,全部依靠铆钉将铁铆在一起,非常之功,显非常之特色。三是门楼为歇山二重檐形式,楼顶用琉璃瓦覆盖,附以华丽檐饰,四周平台围以石栏杆,非常气派。
上海江湾体育中心,原名上海市运动场或江湾体育场,曾有着“远东第一体育场”之称。位于杨浦区淞沪路245号(国和路346号)。1935年8月底竣工,体育场东西两侧设有司令台,由人造白玉筑成。大门入口处三座宝带桥,桥堍耸立着伟岸的镂花石坊;正面门楼高达20米,左右顶端两只古铜色大鼎显示着力量和庄严,椭圆型大看台可容纳6万名观众,34个出入口,可在5分钟内使全部观众退场完毕。
抗日战争爆发后,运动场建筑为日军毁坏。后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拨款全面修复,修复设计由华东建筑工业部建筑设计公司(现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承担,于1954年8月竣工。
2006年,古稀之年的江湾体育场恢复了当年“东亚之最”的宏伟气势。在修旧如旧的基础上,江湾体育场主体建筑——运动场、体育馆和室内游泳池重现初时光彩。与众多知名学府为邻的江湾体育场已更名为“江湾体育中心”,并成为占地84公顷的杨浦知识创新区中央社区核心部分。这个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在修复改建后变身为国内第一个体育休闲中心。
飞机楼是一座历史文化建筑。22年(1933年),中华民族处于危急存亡之秋。这年的1月1日,上海成立了航空协会,提倡发展国民航空事业,研究航空技术,增强航空救国的民族意识,加强航空力量,以抗御列强的欺凌,达到洗刷国耻的目的。协会曾先后两次发动民众捐资购机。第一次捐款139万余元,购机18架。第二次捐得129万余元。这样,孙中山提倡的“航空救国”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是年10月12日下午2时,飞机楼举行奠基典礼。上海各界领袖及该会理事、会员,都热情参加。
当时,中国建筑展览会、航空简易展览会、中国航空购机纪念会等重大活动,相继在这里举行。楼成不久,爆发了抗日战争。岁月流逝,沧海桑田,飞机楼这个建筑名胜,被时光的流沙湮没了半个多世纪。
位于民京路918号的国立音专是“大上海计划”之一,建筑共有一幢主楼,左右两幢辅楼以及一些附带建筑。由罗邦杰设计,1935年建成,砖混结构,立面采用对称构图,清水红砖墙面。
在国立音乐院成立之前,中国近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创建,经历了近八、九十年时间的漫长探索之路,直至国立音乐院的诞生,才正式建立起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第一所高等音乐学府,揭开了中国专业音乐教育史新的一页,开辟了由高等音乐学校来培养音乐专门人才的道路。1927年10月1日,蔡元培就任南京政府大学院(后改为教育部)院长,在他的奔走下,政府通过了萧友梅提出的创立国立音乐学院的计划。
1927年11月27日,国立音乐院在上海成立,这是中国现代第一所专业音乐院校。创办时蔡元培任院长,萧友梅任教务主任,不久由萧友梅任代理院长。1929年9月改名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1941年后被汪伪政权接管,改称国立上海音乐院。抗战胜利后自重庆返沪的国立音乐院接收了国立上海音乐院,并与上海私立音乐专科学校合并,定名为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为上海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