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wm完美体育厂房耐磨地坪施工技术验收要求docx硬化耐磨地面技术指导书第一章总则说明本技术指导书内容规定了硬化耐磨地面的组成成分施工流程与工艺要求对应的验收标准冲突本技术规格书与其他技术规格书发生冲突时以本技术规格书为准与国家或行业标准规范发生冲突时按较严格的要求执行参考资料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混凝土地面用水泥基耐磨材料通用硅酸盐水泥建设用砂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渗透型液体硬化剂资料呈审混凝土开盘鉴定相关资料耐磨材料合格证及检验报告液体硬化剂检测报告其余相关文件第二章耐磨地面组成及施工工艺要求地面组成成分硬化耐磨地面为采用金属
硬化耐磨地面技术指导书 第一章 总则 说明 本技术指导书内容规定了硬化耐磨地面的组成成分、施工流程与工艺要求、 对应的 验收标准。 冲突 本技术规格书与其他技术规格书发生冲突时以本技术规格书为准, 与国家或行业标 准、规范发生冲突时按较严格的要求执行。 参考资料 GB50209-2010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JCT906-2002 《混凝土地面用水泥基耐磨材料》 GB 175-2007 《通用硅酸盐水泥》 GBT 14684-2011 《建设用砂》 GB50204-2015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JCT2158-2012 《渗透型液体硬化剂》 资料呈审 混凝土开盘鉴定相关资料 耐磨材料合格证及检验报告 液体硬化剂检测报告 其余相关文件 第二章 耐磨地面组成及施工工艺要求 地面组成成分: 2.1.1 硬化耐磨地面为采用金属渣、屑、纤维或石英砂、金刚砂等耐磨材料,并与水 泥类胶凝材料拌和铺设或在水泥类基层上撒布铺设的地面。 硬化耐磨地面,主要由以下几个基层组成: 其中,找平层为 60mm 厚 C30 细石混凝土内配φ 4@100 单层双向钢筋网或 60mm 厚钢纤维混凝土 (钢纤维不小于 15kg/m 3);硬化耐磨面层面撒 5kg/ ㎡本 色金刚砂或 6kg/ ㎡铬绿合金骨料金刚砂并收光。 2.1.2 混凝土地面用水泥耐磨材料是指由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耐磨骨料(限 采用6kg/m 2铬绿合金骨料或 5kg/m 2本色金刚砂)为基础,加入适量添加剂 (如 色彩)组成的干混材料。 2.1.2.1 耐磨材料按骨料种类分为两种类型。 I型:非金属氧化物骨料混凝土地面用水泥基耐磨材料; II型:金属氧化物骨料或金属骨料混凝土地面用水泥基耐磨材料。 2.1.2.2 耐磨材料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规定: 表1 水泥基耐磨材料的技术要求 项目 技术指标 I型 II型 外观 均匀、无结块 骨料含量偏差 生产商控制指标± 5% 抗折强度, 28d , MPa ≥ 11.5 13.5 抗压强度, 28d , MPa ≥ 80.0 90.0 耐磨度比, % ≥ 300 350 表面强度(压痕直径), mm ≤ 3.30 3.10 颜色(与标准样比) 近似~微 注1:产品的骨料含量应在质保书中明示。 注2:“近似”表示用肉眼基本看不出色差,“微”表示用肉眼看似乎有点色差。 2.1.2.3 耐磨材料原材料要求: 水泥:混凝土地面用水泥基耐磨材料所用的水泥应符合 GB175 规定。 1)组分 品种 代 号 组分(质量分数) 熟料 + 石灰 粒化高炉 矿渣 火山灰质混合 材料 粉煤 灰 石灰 石 硅酸盐水泥 P?I 100 — — — — P?II ≥95 ≤5 — — — ≥95 — — — ≤5 普通硅酸盐 水泥 P? O ≥80 且 95 5且≤ 20 — 表2 2 )化学指标 品种 代 号 不溶液 (质量分 数) 烧失量 (质量分 数) 三氧化硫 (质量分 数) 氧化镁 (质量分 数) 氯离子 (质量分 数) 硅酸盐水泥 P?I ≤0.75 ≤3 P?II ≤1.5 ≤3.5 ≤ ≤5.0 ≤ 普通硅酸盐 水泥 P? O — ≤5.0 3.5 0.06 表3 3)凝结时间 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不小于 45min ,终凝时间不大于 390min 。 普通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不小于 45min ,终凝时间不大于 600min 。 4)强度不同品牌不同强度等级的通用硅酸盐水泥,其不同龄期的强度应符合下表要求: 表4 品种 强度等级 抗压强度 抗折强度 3d 28d 3d 28d 硅酸盐水泥 42.5 ≥17.0 42.5 ≥3.5 ≥6.5 42.5R ≥22.0 ≥4.0 52.5 ≥23.0 52.5 ≥4.0 ≥7.0 52.5R ≥27.0 ≥5.0 62.5 ≥28.0 62.5 ≥5.0 ≥8.0 62.5R ≥32.0 ≥5.5 普通硅酸盐 水泥 42.5 ≥17.0 42.5 ≥3.5 ≥6.5 42.5R ≥22.0 ≥4.0 52.5 ≥23.0 52.5 ≥4.0 ≥7.0 52.5R ≥27.0 ≥5.0 5)细度 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细度以比表面积表示,其比表面积不小于 300m 2/kg 。 骨料:混凝土地面用水泥基耐磨材料所用的骨料应符合 GB/T 14684 的 I 类机制砂 的规定,并不影响水泥混凝土或砂浆的体积安定性与耐久性。机制砂满足如下技术 要求: )颗粒级配 砂的颗粒级配符合下表规定,砂的实际颗粒级配除 4.75mm 和 600um 筛档外, 可以略有超出,但各级累计筛余超出值综合不应大于 5% 。 表5 方孔筛 4.75m 2.36m 1.18m 600u 300um 150um m m m m 累计剩余 /% 10~0 25~0 50~10 70~41 92~70 94~80 2 )砂的含石量、石粉含量、和泥块含量 机制砂 MB值≤ 1.4 或快速试验法合格时, 石粉含量和泥块含量应符合表 6的规定; 机制砂 MB值≤ 1.4 或快速试验法合格时, 石粉含量和泥块含量应符合表 7的规定; 表6 石粉含量和泥块含量( MB值≤ 1.4 或快速试验法合格) 类别 I II III MB 值 ≤ 0.5 ≤1.0 ≤ 1.4 或不合格 石粉含量(按质量计)/% ≤ 10.0 泥块含量(按质量计)/% 0 ≤1.0 ≤ 2.0 此指标根据使用地区和用途,经试验验证,可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MB (亚甲蓝)值用于判断机制砂中粒径小于 75um 颗粒的吸附性能的指标。 表7 石粉含量和泥块含量( MB值> 1.4 或快速试验法合格) 类别 I II III 石粉含量(按质量计) /% ≤1.0 ≤3.0 ≤5.0 泥块含量(按质量计) /% 0 ≤1.0 ≤2.0 MB (亚甲蓝)值用于判断机制砂中粒径小于 75um 颗粒的吸附性能的指标。 3 )坚固性 坚固性指标:采用硫酸钠溶液法进行试验,砂的质量损失≤ 8% 。 压碎指标:单级最大压碎指标≤ 20% 。 )表观密度、松散堆积密度、空隙率 ——表面密度不小于 2500kg/m3 ——松散堆积密度不小于 1400kg/m3 ——空隙率不大于 44% )碱集料反应 经碱集料反应试验后,试件应无裂缝、酥裂、胶体外溢等现象,在规定的试验龄 期膨胀率应小于 0.10% 。 2.1.4 渗透型液体硬化剂为无色、透明、均匀的液体,其物理性能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表8. 物理性能 序号 项目 指标 1 固含量 /% 规定值 a± 2 2 PH值 ≥ 11.0 3 24h 表面吸水量 /mm ≤ 5 4 24h 表面吸水量降低率 /% ≥ 80 5 耐磨度比 /% ≥ 140 6 VOC/(g/L) ≤ 30 a.规定值为生产商及相关方明示值。 找平层所使用的混凝土为现场搅拌或为按业主提供的配方由搅拌站提供的商品混 凝土,利用车辆及垂直运输设备将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并须满足以下要求: 1 )混凝土的水灰比不大于 0.55 ; )混凝土的塌落度不大于 8cm ; )混凝土用的砂为中粗淡水砂,严禁使用细砂、海砂;砂、石的含泥量不大于 2% ; 砂、石投标前需样品确认,施工中所用的砂、石需与确认的样品一致; )混凝土用的水泥采用 42.5R 水泥; 5)混凝土中严禁参入粉煤灰; )冬季施工时(日平均温度低于 5 ℃时),混凝土应采取防冻措施; )混凝土开盘鉴定应在监理 (或现场跟进人)及业主工程师确认合格后方可进行搅拌 浇筑。 各基层施工前进场材料须满足以上要求,不符合要求将按规定进行处罚,详见记 录表单 1 《硬化耐磨地面实施过程处罚措施》 。 施工工艺流程及要求: 硬化耐磨地面施工工艺流程分为:基层处理、放样及模板安装、钢筋网施工、找平层施 工、耐磨材料撒 布与磨平、分格缝处理、地面养护、液体硬化剂施工及抛光、成品保护。并须满足如下 施工要求: 基层处理: 1.结构层上原有的浮浆、砂等附着物需专用的处理设备进行清除、凿毛、清洗干净, 不得留有杂物(如包装袋、木屑、饮料瓶、烟头等) ; 2.基层表面无积水,喷洒防空鼓粘结增强界面剂,待监理(或现场跟进人)验收合格 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放样及模板安装 依据建筑物结构基准墨线, 用水准仪在地坪浇筑区域内定出混凝土预定浇筑厚度 (如 墙面 +60cm 线),设置水平高程标记。 安装模板——模板安装应大小合理、平整、坚固 1 )单次浇筑面积不宜过大, 应控制在 800m2 以下。按地面设计标高分块设置钢模板, 并涂敷模板油; 2)用水平仪随时检测模板标高,对偏差处及时调整。 钢筋网施工 钢筋网片不得出现明显锈蚀,锈蚀后的钢筋网片未经除锈处理并经监理(或现场跟 进人)及业主确认不得采用; 钢筋网应放置在混凝土找平层中上部 (约 4厘米处),浇筑过程中应有专人负责提拉 钢筋网片方式定位,每处浇筑作业面需配置不得少于 2 名; 钢筋网的放置必须横平竖直,间距均匀,施工中造成的间距不均匀或弯曲需派专人 进行及时调整; 若使用钢纤维混凝土,需在投标方案中注明每立方混凝土钢纤维的使用量,钢纤维 必需搅拌均匀。 2.2.4 找平层施工 混凝土浇筑: 将搅拌好的混凝土抹铺到地面基层上,并使用相关设备 (如激光整平机)进行整平处 理,如有凹处用同配合比混凝土填平, 混凝土的平整度满足施工要求 (2m 内2mm )。 混凝土基层的厚度不应小于 60mm ;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基层不得有任何形式的积水;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必须采用平板振动器振捣,保证的密实性; 如混凝土出现泌水现象,在撒布金刚砂前必须清除泌水,严禁用“干灰”或用金 刚砂的形式来清除泌水; 平板振动器难以振捣的地方,需采用振动棒进行特别振捣; 严禁在现场掺水。 抹光面压光、提浆 施工方在耐磨地面施工之前须提供详细的工序施工方案供甲方审核, 若未提供或审核 不通过,则按照以下流程控制抹光面压光及提浆的施工质量: 当面层灰面吸水后,用木抹子用力搓打、抹平,将干水泥砂拌合料与细石混凝土 的浆混合,使面层达到结合密度 。 第一遍抹压:用铁抹子轻轻抹压以便直到出浆为止。 第二遍抹压:当面层砂浆初凝后,地面面层上有脚印但走上去不下陷时,用铁抹 子进行第二遍抹压,把凹坑、砂眼填实抹平,注意不得漏压。 第三遍抹压: 当面层砂浆终凝前, 即人踩上去稍有脚印, 用铁抹子压光无抹痕时, 可用铁抹子进行第三遍压光,此遍要用力抹压,把所有抹纹压平压光,达到面层 表面密实光洁。 提浆:砼进入初凝阶段,现场以人站立到砼便面无明显脚印完美体育,使用研磨机(安装 圆盘)进行作业,将表面砼浆层抹打均匀(提浆) 。如砼表面出现浮浆,应使用圆 盘机械均匀地将砼表面提浆层破坏掉。 2.2.5 耐磨材料撒布与磨平 1. 混凝土初凝时用指压测试,留下 3mm~5mm 印迹,可开始施工 ; 2. 耐磨材料撒布需均匀,在墙角、柱头、分格缝、施工缝处需特别注意耐磨材料撒布 厚度,以免地面整体抛光后出现透底现象。 施工方在耐磨地面施工之前须提供详细的工序施工方案供甲方审核,若未提供或审 核不通过,则按照以下流程控制耐磨材料撒布与磨平的施工质量: 1) 撒料:将规定用量的耐磨材料按标划的板块用手工分两次均匀地撒布在初凝的砼 表面上。第一次撒布材料约 60% ,待耐磨材料吸收水分变暗后,采用圆盘机械进 行 1~2 次磨平,使耐磨材料与砼基层紧密结合。随后进行第二次撒播作业(余下 的约40% 材料),撒播材料的方向与第一次垂直,以保证材料撒播的均匀性。 2) 粗磨:待耐磨材料吸收水分后,随后视面层硬化情况,进行至少四次圆盘机械镘 抹抹压作业,机械镘抹的运转转速应视砼表面的硬化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机械 镘抹作业应纵横交错进行。 3) 精磨:待面层具备足够强度后,将机械的圆盘卸下进行地面收光,初磨之后,调 整磨光机抹片角度进行精磨, 直至表面光亮结束。 精磨完成后的地面应表面致密, 颜色一致。对柱根、墙根等阴角部位采用手工磨面。 分格缝切割 1. 耐磨地面施工完毕后,养护 24 小时左右,砼强度和面层硬度可以满足切缝机切缝要求,应及时按照弹线位置切割。切缝的原则是“在能切的情况下尽早切” ; 2 . 切割深度不小于 4cm ; 分格缝采用大型机械切割,缝宽 5mm ; 分格缝完整无崩边、缺棱少角现象; 分格缝网格内面积不大于 36m 2,且每条分缝的距离不超过 6m(特殊要求区域除外) 且施工缝处必须设置分格缝; 框架柱上的主梁及框架柱网内的次梁中线位置上均需切分格缝; 地面施工完成后,抛光地面分格缝需采用黑色耐候胶嵌缝,嵌缝深度不小于 1cm , 分格缝内干净无积尘, 胶体与混凝土之间粘合牢固。 嵌缝材料平面应低于混凝土基面 1mm~3mm ,无漏灌、不溢出缝外。 地面养护 1.养护必须在金刚砂地面完成后的 12 小时内进行浇水养护; 2 .切缝后,表面随即用塑料薄膜覆盖,覆盖完毕后表面及时洒清水,始终保持表面湿 润状态养护时间不得少于 7 天。 液体硬化剂施工及抛光 混凝土浇筑及耐磨地坪施工完工 15 天后, 同时耐磨地坪表面强度达到 30Mpa 以上,清 洗干净地坪表面污物 , 后将明水刮除、拖布拖干,将液态硬化剂材料均匀涂布在耐磨地 坪表面上,并做抛光处理。 成品保护 地坪浇筑完成后至养护期内, 应采取拉警戒线、设置围挡或者专人看护的方式进行地坪 成品保护。 2.2.10 样板施工: 在面积大于 1000m 2 的地面施工开展前,必须进行施工样板的制作,并经监理(或现场 跟进人) 及业主验收并确认各工序的工艺流程和工艺标准,通过验收后才可大面积展开 施工。 2.2.11 原材料堆放: 硬化材料进场后应设置专用临时堆场进行堆放,堆场必须采用枕木 + 木板垫高的方式堆 放硬化剂;硬化剂应堆放整齐且包装完好,严禁浸泡在积水中。 2.2.12 施工缝处理 1. 施工缝原则上以柱网为单位,设置在柱网中部外出 5cm 处,后续混凝土浇筑前将凸 出柱网中部 5cm 的混凝土切除; 2. 如遇停电、停水等意外情况,无法继续施工时,施工缝必须留置横平竖直,后续混 凝土浇筑前将原浇筑 的松散部位的混凝土切除,并保证施工缝的平直; 施工厂商需合理安排混凝土浇筑的面积、人员、时间,严禁出现因工人休息、用餐 等原因出现的施工缝。 2.2.13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施工过程须满足以上过程质量要求,不符合要求将按规定进行处罚 . 第三章 硬化耐磨地面验收要求 3.1 主控项目 找平层所采用混凝土材料须为 C30 细石混凝土,并提供第三方检测报告。 检验方法:检查混凝土第三方检测报告。 试件的取样频率及数量按照如下规定:每 100 盘,但不超过 100m 3的同配合比 混凝土, 取样次数不应少于一次; 每一工作班拌制的同配合比混凝土, 不足100 盘和 100m 3时其取样次数不应少于一次;当一次连续浇筑的同配合比混凝土超 过1000m 3时,每200m 3取样应不少于一次; 每一楼层、 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 取样不应少于一次。 注:一盘指搅拌混凝土的搅拌机一次搅拌的混凝土;一个工作班指 8 小时。 硬化耐磨面层的强度等级、耐磨性能应符合设计及技术要求,表面强度不小于 C35 ,耐磨性莫氏硬度 7 度以上。 检验方法:回弹仪检测、磕划地面(长石、石英石)检测,或检査强度等级检 测报告、耐磨性能检测报告。 检査数量:现场回弹仪检测、磕划地面检测采用抽检;强度等级检测报告按规 范GB50209-2010 第3.0.19 条 ②的规定检査;耐磨性能检测报告按同一工程抽 样检査一次。 面层与基层(或下一层)结合应牢固,且应无空鼓、裂缝。缝格处不出现空鼓。 检验方法:观察和用小锤轻击检査。 检査数量:按规范 GB50209-2010 第3.0.21 条① 规定的检验批检査。 一般项目 3.2.1 面层表面应色泽一致,切缝应顺直,不应有裂纹、脱皮、麻面、起砂等缺陷。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检查数量:按规范 GB50209-2010 第3.0.21 ① 条规定的检验批检查。 3.2.2 踢脚线与柱、墙面应紧密结合,踢脚线高度及出柱、墙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且 均匀一致。不应有空鼓。 检验方法:用小锤轻击、钢尺和观察检查。 检查数量:按规范 GB50209-2010 第3.0.21 条 ①规定的检验批检查。 硬化耐磨面层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2 的规定。 检验方法:按表 9中的检查方法检査。 检查数量:按规范 GB50209-2010 第3.0.21 条 ①规定的检验批和第 3.0.22 条③的规定检查。 表9硬化耐磨地面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 ( mm ) 检验方法 1 表面平整度 2 用 2m 靠尺和楔形塞尺检 查 2 踢脚线 施工质量验
专题06 语法填空(含首字母提示填空) -【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八年级英语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江苏专用)(解析版).docx
2023年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docx
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可下载、阅读),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发链接和相关诉求至 电线) ,上传者